华泰证券:测算国七阶段尾气后处理市场空间达1000亿元 产业链公司有望受益
华泰证券研报认为,从排放总量看,移动源是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来源,其中机动车排放占比72%。2000年开始,我国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历经多次升级,2020年发布国六标准,2025年以来国七标准研究和制定进程加快,技术路线或将增加EHC和紧耦合SCR等环节,华泰证券测算国七阶段尾气后处理市场空间达1000亿元。看好国七市场空间扩张和国产替代进程,技术储备和产品竞争力领先的国七产业链公司有望受益。
全文如下
华泰 | 环保:国七标准迭代,后处理市场有望扩张
从排放总量看,移动源是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来源,其中机动车排放占比72%。2000年开始,我国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历经多次升级,2020年发布国六标准,2025年以来国七标准研究和制定进程加快,技术路线或将增加EHC和紧耦合SCR等环节,我们测算国七阶段尾气后处理市场空间达1000亿元。看好国七市场空间扩张和国产替代进程,我们认为技术储备和产品竞争力领先的国七产业链公司有望受益。
核心观点
移动源是大气污染物重要来源,其中机动车排放占比72%
移动源排放的氮氧化物(NOx)和挥发性有机物分别占全国总量的60%和24%左右。特别是氮氧化物,机动车、非道路移动机械、船舶、铁路内燃机车等移动源氮氧化物的排放量超过了900万吨。2023年全国移动源污染物排放总量为1924.6万吨,其中机动车排放占比72%。
排放标准持续提升,2025年以来国七标准进程加快
我国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发展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。2000-2014年:国一到国四,主要借鉴欧洲标准,2017年:国五实行,在国四排放标准基础上升级,降低了氮氧化物(NOx)和颗粒物(PM)限值。2020年:国六发布,在国五基础上NOx、PM限值削减60%以上,增加了对颗粒数量PN的限制。2025年:国七标准研究和制定进程加快, 目前正处于三阶段预研究之中,同时欧七排放标准已正式实施。
国七标准推动后处理技术迭代,产品价值量有望提升
国七技术路线或将增加EHC和紧耦合SCR等环节,NOx减排、冷启动管控、扩展监管手段等方面有望提升国七后处理产品价值量。发动机在低负荷工况运行时,排气温度往往较低,无法使后处理装置迅速达到最佳工作温度,导致NOx等污染物的转化效率低下。EHC为提升排温的主要技术手段。研究表明,WHTC循环下,使用EHC后,SCR尿素起喷温度达到180℃的时刻由原来的368s提前到80s,显著提升了SCR转化效率,使NOx加权排放降至151.74mg/kWh,满足欧七排放法规的限值要求。
测算国七阶段尾气后处理市场空间达1000亿元
以2024年全国汽车行业销量数据为基数,参考奥福环保、艾可蓝、凯龙高科、中自科技招股说明书和行业数据,测算汽车尾气后处理市场空间数据如下:1)载体:国六、国七载体市场空间105、158亿元。2)催化剂、封装、电控:国六、国七市场空间562、843亿元。3)尾气后处理:国六、国七阶段载体、催化剂、封装、电控合计市场空间668、1001亿元。
风险提示:国七标准制定和推行进度不及预期,国产替代进程不及预期,新能源渗透率高于预期,市场空间测算可能存在偏差。
(文章来源:人民财讯)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