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12月,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《张艺谋的作业》。记录张艺谋的影像记忆。他在陕西省咸阳市国棉八厂前织布机间做辅助工时,逐渐开始自学摄影,后来拍摄成为了他的技术专业,直到成为导演,包含电影导演北京市奥运开幕式,他向全世界表述、与世界沟通的方法,要么是照片,要么是电影,要么是演出,都脱离不了影像。他的成长、痛苦和狂喜,都跟影像有关。

在我国导演中,张艺谋是极有争议一个,如果客气一点的话,算之一,不客气的话,就是最。他不断被解读,从开始的推崇版解读,到后来的夹杂着怀疑、讽刺的符号化解读,也许都是误读的不同版本而已。这么多年来,他其实并不沉默。在电影宣传期他会频繁接受采访,他说的话也并不是套话,有内容,有锋芒。但是碎片化的记录,加上强烈风格化的作品,捏出来一个标签化的张艺谋。对于张艺谋的印象,仿佛早已准备好各种态度套餐以供选择。也许我们也可以选择,听听他完整地说一段。这本书提供了一个侧耳细听和侧身观察的视角,提供一个微妙的距离,也许你会看到多少有点陌生的张艺谋,看到造就他的那个时代和命运这条神奇的绳索,不知道绳索的另一端会捏在谁的手里。

评论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